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考試院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列印時間:114.10.08 04:01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各機關辦理安全及衛生防護抽查作業實施要點
公發布日: 民國 114 年 09 月 30 日
發文字號: 公保字第1141060248號函
法規體系: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行政規則
立法理由:
圖表附件:
法規功能按鈕區
一、為依公務人員保障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九條之一及第十九條之二
    規定執行各項安全衛生檢查、限期改善及裁罰作業,並使公務人員保
    障暨培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訓會)及各機關辦理公務人員執行職務
    安全及衛生防護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及
    第四十五條有關重大災害或死亡事故通報、調查及各項安全衛生防護
    抽查,有明確處理作業流程,以落實執行公務人員安全衛生防護之監
    督及課責機制,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抽查機關:指對直屬機關實施安全衛生防護抽查、專案抽查(含重
      大事故原因調查、一般事故抽查、檢舉案件檢查)、限期改善複查
      之直屬上級機關(以下簡稱上級機關),及對本辦法第二條第二項
      所定主管機關(以下簡稱主管機關)實施上開各類抽查之保訓會。
(二)受查機關:指接受抽查機關安全衛生防護抽查、專案抽查(含重大
      事故原因調查、一般事故抽查、檢舉案件檢查)、限期改善複查之
      各機關。
(三)抽查小組:指由抽查機關組成,必要時,可另聘請職業安全衛生相
      關領域或相關專業技師公會之學者專家,實際執行安全衛生抽查作
      業之任務編組。
(四)重大事故:指公務人員於工作場所因執行職務而致死亡或罹災人數
      在三人以上之災害事故,且以該災害事故係因本辦法第三條第二項
      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或由工作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
      、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本辦法第九條所列原因引起
      者為限。但不包括上、下班途中發生之通勤事故,或於執行職務期
      間非因機關未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備而發生之交通意外事故。 (
      罹災人數在三人以上指於工作場所同一災害發生工作者永久全失能
      、永久部分失能或暫時全失能之總人數達三人以上者)
(五)一般事故:指公務人員於工作場所因執行職務而發生前款事故,其
      罹災人數在一人以上,未達三人,且需住院治療者。

三、本要點安全衛生抽查事項範圍,包含本辦法規定各機關安全衛生防護
    措施應執行之事項,及職場霸凌防治應執行之事項。
    本要點安全衛生抽查之實施對象範圍,限於本法第三條及第一百零二
    條所定適(準)用對象。
    適用本要點抽查作業之受查機關,限於經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適用
    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規定之政府機關及民意機關。
    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全部規定之機關,僅於職業安全衛生法新增職場
    霸凌相關規定前,就第二項人員之職場霸凌申訴及處理案件適用本要
    點抽查規定。

四、本要點安全衛生防護抽查類型如下:
(一)定期抽查:
      1.上級機關對所屬機關、保訓會對主管機關每年至少應執行一次之
        公務人員安全衛生防護事宜定期抽查。
      2.保訓會得選定高風險職務機關或前一年度曾發生重大事故之機關
        實施定期抽查。
(二)專案抽查:
      1.重大事故專案抽查:各機關遇有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重大事故
        ,由上級機關對所屬機關就事故發生原因實施調查、保訓會對主
        管機關就事故發生原因實施檢查。
      2.一般事故專案抽查:各機關遇有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一般事故
        ,或突發、重大危急或其他必要狀況,而由上級機關(主管機關
        由保訓會)視事故狀況及程度,實施工作場所、機具設備或其他
        安全防護措施之專案抽查,或併入下一次定期抽查實施。
      3.檢舉案件專案抽查:各機關安全衛生防護措施或防免職場霸凌行
        為,有不當或違法,由上級機關或保訓會實施檢查。
(三)限期改善複查:各機關未依本辦法規定辦理,經上級機關或保訓會
      查核命其限期改善之改善情形複查。
    前項安全衛生防護抽查,於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全部規定之機關,僅
    於職業安全衛生法新增職場霸凌相關規定前,適用與職場霸凌防治有
    關之檢舉案件專案抽查及限期改善複查。
    駐外機構應依駐在國相關法令及設施設備規範,提供公務人員必要之
    安全衛生防護措施,並配合外交部實施第一項各款抽查作業。但因應
    駐在地國情或實地作業限制,駐外機構得不納入第一項第一款定期抽
    查之受查機關範圍,由外交部視實際需要實施抽查;其依第一項第二
    款及第三款應實施實地抽查者,得改採書面資料審查或視訊訪談方式
    實施。

五、各抽查機關應自一百十五年起實施本辦法一百十四年七月一日修正施
    行後之首次定期抽查。後續之定期抽查,以每年為一抽查週期,並以
    每年提交前一年度本辦法執行情形送保訓會之後開始辦理為原則。
    各抽查機關辦理安全衛生防護抽查所需經費,由各該機關年度相關經
    費項下勻支。
    各抽查機關決定當年度受查機關之抽選原則,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上級機關對所屬機關:
      1.直屬受查機關總數在十六個以下者,每年抽選比例不得少於直屬
        受查機關總數四分之一(其計算遇小數點時,採無條件進位法,
        取整數計算,以下同)。
      2.直屬受查機關總數在十七個以上者,每年度抽選受查機關總數不
        得少於五個。
(二)保訓會對主管機關:每年抽選比例以不少於主管機關總數十分之一
      為原則。
    抽查機關得採書面抽查方式辦理定期抽查,其中應包含一定比例以實
    地抽查方式辦理。但受查機關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應優先抽選實施
    實地抽查:
(一)前次定期抽查經抽查機關命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者。
(二)前一年度曾因未提供本辦法第三條或第九條所定安全及衛生防護措
      施,致發生重大事故或一般事故者。
(三)前一年度曾經上級機關或保訓會實施檢舉案件專案抽查,經命限期
      改善而屆期未改善者。
    第三項定期抽查,於直屬受查機關僅有一個者,得間年辦理;除有前
    項情形外,每四年應實施一次實地抽查。於直屬受查機關超過一個,
    而依第三項抽選原則計算後之受查機關僅有一個者,仍應每年實施定
    期抽查;除有前項情形外,得間年實施一次實地抽查,不受應包含一
    定比例以實地抽查方式辦理之限制。
    抽查機關於被抽選之受查機關外,必要時,得於預算額度內,另擇定
    所屬高風險職務機關實施實地抽查。

六、執行定期抽查作業前之準備階段,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抽查機關應指定幕僚單位,負責各項抽查準備作業,並擔任抽查小
      組與受查機關間之聯繫窗口;亦得以組成任務編組方式負責幕僚作
      業,成員得包含總務、法制、主計、人事、政風等單位人員及其他
      適當人員。
(二)抽查機關應確實預估定期抽查所需經費,並依經費報支等相關規定
      辦理經費預借及支出事宜。
(三)抽查小組之組成,依下列規定辦理:
      1.抽查小組置委員三人至五人,召集人由抽查機關之安全及衛生防
        護委員會(以下簡稱防護委員會)召集人擔任,或得由首長指派
        適當人員擔任。
      2.抽查小組委員得由抽查機關之防護委員會委員擔任;必要時,得
        考量受查機關業務屬性,或有前點第四項但書各款情形,於抽查
        該個別受查機關時,另聘請職業安全衛生相關領域或相關專業技
        師公會之專家學者。
      3.受查機關如為高風險職務機關,抽查機關得邀請高風險職務機關
        之主管機關派員擔任抽查小組委員。
      4.抽查小組委員應與受查機關無利益衝突情事,如於抽查前發現者
        ,應即變更;抽查中發現者,應請其迴避,所為抽查不列入紀錄
        。
(四)定期抽查重點項目,應按受查機關業務特性,包含本辦法各項安全
      衛生防護事項。受查機關前次定期抽查缺失部分,亦應納入抽查項
      目。
(五)受查機關應於抽查機關實施定期抽查二個月前,將各機關定期抽查
      安全衛生防護基本設施及前次建議事項執行情形自我檢核表(如表
      一)、定期抽查公務人員執行職務安全及衛生防護辦法應辦理事項
      檢核表(如表二)送抽查機關,抽查機關應併同受查機關前次定期
      抽查結論報告分送抽查小組委員先行審閱。
    各機關除當年度經上級機關或保訓會抽選為定期抽查之受查機關者外
    ,應於每年十二月底前,填具前項第五款檢核表(同表一、表二),
    提防護委員會召開會議確認。

七、實地抽查作業,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行前應辦理事項:
      1.確認抽查行程相關資料。
      2.與受查機關及抽查小組委員確認實地抽查當日之聯繫事宜。
(二)實地抽查作業執行中應辦理事項:
      1.抽查小組委員應依前點第一項第五款檢核表(同表一、表二)作
        重點摘記,並得隨時向受查機關提出詢問。
      2.抽查小組委員應填寫安全衛生防護定期抽查意見表(如表三),
        並於抽查機關所定期限內送抽查機關。
      3.抽查小組委員要求提供之補充資料,受查機關應於抽查小組指定
        期限內送抽查機關。
      4.受查機關應協助製作會議紀錄,並於抽查結束後十個工作日內送
        抽查機關。
(三)實地抽查必要時得採個別訪談方式,進行個別訪談時應辦理事項:
      1.受查機關應依抽查小組提供之訪談名單,安排隔離場所,並協助
        轉知受訪人員準備。
      2.個別訪談時間,得視實際需要彈性調整因應;必要時,得採取團
        體訪談。
      3.抽查小組應參考定期抽查重點,對受訪人員提出詢問。
      4.受訪人員接受訪談時,受查機關其他非受訪人員應行迴避,並不
        得有影響訪談之行為。
(四)抽查機關應避免要求臨時安排與該次抽查目的無關或非必要之參訪
      行程。
    實地抽查作業程序除前項第二款應辦理事項外,各抽查機關得視受查
    機關業務屬性,另訂其他細節性規定。

八、書面抽查作業,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受查機關應依第六點第一項第五款規定將檢核表(同表一、表二)
      併同相關佐證文件,及抽查機關依定期抽查重點項目指定提供之其
      他資料,送抽查機關分送各抽查小組委員。
(二)抽查小組委員對受查書面報告如有疑義,得逕向受查機關提出詢問
      。受查機關應責由單一窗口聯絡人就抽查小組委員之提問事項即時
      說明,無法即時說明者應於提問後十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說明送抽
      查機關。
(三)抽查小組委員應填寫安全衛生防護定期抽查意見表(同表三),並
      於抽查機關所定期限內送抽查機關。

九、抽查機關應彙整抽查小組委員就各抽查重點項目之發現及建議,擬具
    定期抽查結論報告,就抽查發現缺失部分,提出具體可行之改善建議
    及建議完成期限,函送受查機關據以列管執行。如屬本法第十九條之
    一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情形而應限期改善者,應依第十五點規定,
    另函命受查機關限期改善。
    主管機關已組成諮詢會者,所屬各級抽查機關所擬定期抽查結論報告
    ,得視實際需要,或依主管機關要求,於提交諮詢會討論確認改善建
    議及改善期限後,函送受查機關。

十、受查機關應就定期抽查結論報告所列缺失及改善建議,依改善期限完
    成各項建議事項,並依抽查機關所定時程將執行情形送抽查機關核定
    。抽查機關應依各項建議之改善情形,核予同意解除列管、自行列管
    或另訂期限繼續追蹤列管之管考。

十一、保訓會得選定高風險職務機關或前一年度曾發生重大事故之機關,
      併同當年度定期抽查作業,以實地抽查方式實施定期抽查。必要時
      ,得會同上開機關之主管機關共同實施。

十二、重大事故專案抽查作業程序如下:
  (一)發生重大事故機關之首長應指派防護委員會委員或適當人員至事
        故發生現場瞭解事故概況,確認處理方式及蒐集相關資料,並指
        派專人負責於七十二小時內通報保訓會及上級機關(如表四)。
        發生重大事故機關除必要之急救、搶救外,非經司法機關、上級
        機關或保訓會許可,不得移動或破壞現場。
  (二)重大事故如屬應通報所在轄區勞動檢查機構之職業災害情形者,
        應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辦理通報,並副知保訓會,視為完
        成前款通報程序。
  (三)發生重大事故機關之上級機關應於接獲通報後十個工作日內,比
        照第六點第三款規定組成重大事故原因調查小組實施實地抽查,
        釐清其事故原因及責任歸屬,如屬死亡事故應會同保訓會實施。
        但前開通報內容如經上級機關檢視非屬重大事故範圍者,於完成
        內部陳核後,如無應列管追蹤事項,毋須派員實施專案抽查,並
        應通知發生重大事故機關及保訓會。
  (四)重大事故原因調查小組於實地抽查時,得要求發生重大事故機關
        指派專人簡報事故發生經過,必要時,得個別訪談相關人員,以
        及提供員工勤休、設備機具保養、安全衛生訓練情形、健康檢查
        實施情形等相關佐證資料。
  (五)重大事故原因調查小組應依實地抽查結果,釐清事故原因及初步
        因果關係,填具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重大(一般)事故專案抽
        查報告表(如表五),於發生事故日起三個月內函送保訓會(於
        保訓會安全衛生事故審議小組成立後,續提該小組審認之)。發
        生事故機關如有違反法令規定事項,保訓會應於查明後移送相關
        機關處理;未提供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部分,保
        訓會應函請上級機關通知限期改善。
  (六)發生事故機關如為主管機關者,應於七十二小時內通報保訓會(
        同表四),由發生事故機關組成重大事故原因調查小組實施專案
        抽查,如屬死亡事故應會同保訓會實施,並依第三款至第五款規
        定辦理。
      各級消防機關之消防人員因災害搶救或其他消防勤務致發生重大事
      故,經發生事故機關依前項第一款規定通報保訓會及上級機關後,
      其屬消防法第三條所定各級主管機關應依消防法相關規定實施調查
      者,毋須另組成重大事故原因調查小組實施專案抽查,並應將事故
      原因調查報告,或有通知限期改善,或屆期未改善之情形,函送保
      訓會。
      其他法律已有火災、爆炸、礦災、空難、海難、震災、毒性化學物
      質災害、輻射事故、陸上交通事故或刑事案件之相關檢查、調查或
      鑑定機制且具有相關報告可供重大事故專案抽查報告表援引者,得
      免除部分或全部之調查。

十三、一般事故專案抽查作業程序如下:
  (一)各機關知悉公務人員於工作場所發生一般事故後,應於七十二小
        時內通報上級機關(如表六)。發生一般事故機關之首長應指派
        防護委員會委員或適當人員實施災害調查、分析及改善作為,並
        填具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一般事故內部調查結果表(如表七)
        ,於發生事故日起一個月內函報上級機關備查。
  (二)上級機關經檢視發生一般事故機關函報之內部調查結果表,並完
        成內部陳核後,如無應列管追蹤事項,得不派員實施實地抽查。
  (三)發生一般事故機關如係因未提供本辦法第三條或第九條所定安全
        及衛生防護措施所致者,其上級機關應比照第六點第三款規定組
        成一般事故原因調查小組實施實地抽查,釐清其事故原因及責任
        歸屬,並填具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重大(一般)事故專案抽查
        報告表(同表五)列管追蹤;或視實際情形併入下一次定期抽查
        實施實地抽查。
  (四)發生一般事故機關如為主管機關,應於七十二小時內通報保訓會
        (同表六),並由該機關之首長指派防護委員會委員或適當人員
        實施災害調查、分析及改善作為,填具公務人員執行職務發生重
        大(一般)事故專案抽查報告表(同表五),於發生事故日起一
        個月內函報保訓會備查。如屬前款情形,保訓會應併入下一次定
        期抽查實施實地抽查。
  (五)上級機關如知悉所屬機關發生本點以外之突發、重大危急或其他
        必要狀況,得比照本點程序實施專案抽查。
      其他法律已有火災、爆炸、礦災、空難、海難、震災、毒性化學物
      質災害、輻射事故、陸上交通事故或刑事案件之相關檢查、調查或
      鑑定機制且具有相關報告可供重大(一般)事故專案抽查報告表援
      引者,得免除部分或全部之調查。

十四、檢舉案件專案抽查之作業程序如下:
  (一)各機關所屬公務人員如認機關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第四十一
        條及第四十七條規定,或提供之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或防免職場
        霸凌行為有不當或違法時,得向上級機關具名提出安全衛生檢舉
        (應包含具體陳訴事項、真實姓名及電話、住址、傳真號碼或電
        子郵件等聯絡方式);如為主管機關所屬公務人員,得向保訓會
        提出。檢舉時應檢附可供查證之相關事實、證據、照片或資料。
  (二)上級機關或保訓會(以下簡稱受理檢舉機關)接獲公務人員檢舉
        案件,經確認具名且提供相關佐證資料後,應即詳實登錄姓名、
        聯絡方式、檢舉時間、檢舉對象及內容等(如表八),並續依各
        機關處理人民陳情案件相關規定辦理;必要時,得比照第六點第
        三款規定實施實地抽查。被檢舉機關如確有違反本辦法情形,上
        級機關或保訓會得併函知命限期改善。
  (三)各機關所屬公務人員如未先向上級機關提出檢舉,而逕向保訓會
        提起,保訓會得移請該機關之上級機關依本點程序處理,並通知
        檢舉人。
  (四)保訓會知悉或接獲公務人員檢舉各機關安全衛生防護措施或防免
        職場霸凌行為有不當或違法時,如認違反本辦法規定之事實明確
        ,得比照第六點第三款規定實施實地抽查,或通知其上級機關實
        施。

十五、限期改善複查之作業程序如下:
  (一)抽查機關於實施定期抽查、專案抽查時,如審認受查機關有違反
        本辦法第三條及第九條所定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及第三十五條
        所定知悉職場霸凌之情形,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等
        規定,而有限期改善之必要者,應依本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命其
        限期改善。
  (二)抽查機關命受查機關限期改善時,應函知違反事實及改善期限。
        改善期限屬職場霸凌之糾正及補救措施部分,以一個月為原則;
        屬必要安全衛生防護措施部分,以三個月為原則,並就有立即發
        生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應為緊急處置,或予以停止使用。但有
        特殊情形時,得依實際改善難易程度及危害情況酌予調整改善期
        限。
  (三)受查機關經命限期改善者,應於期限內完成改善,並將具體改善
        措施及改善結果函復抽查機關。
  (四)限期改善情形屬職場霸凌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之改善結果者,由抽
        查機關列管追蹤;屬違反本辦法第三條及第九條所定安全及衛生
        防護措施規定者,抽查機關應比照第六點第三款規定實施實地限
        期改善複查,經審認符合規定後,始得解除列管。其屬因重大事
        故專案抽查而命限期改善者,應會同保訓會實施。
  (五)各機關經命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者,抽查機關應要求該機關提
        出檢討改善報告,調查相關人員違失責任,按違失情節輕重,依
        相關規定予以處理,並通知保訓會。

十六、各機關依本要點實施之各項抽查過程,均應作成紀錄專案建檔,以
      備查考。
資料來源:考試院主管法規共用系統